世界读书日|公共图书馆在上海何以受青睐?无界阅读助推“读书这么好的事”
今天是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,申城多家图书馆上新的创意玩法给出答案:通过体验无界、场景无界、年龄无界,满足不同人群需求,让人们在无界阅读中发现“读书这么好的事”。
体验无界,构筑全民阅读引力场
“真切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,以前只在手机、电视上看到的机器人,现在能亲手接触,还为我们提供服务,真好!”昨天,在体验了南翔镇图书馆东社区分馆新启用的一系列“智趣”服务,银龄读者饶晓梅开心不已。
这是嘉定区响应上海市14部门联合印发的《“乐龄乐读、乐学乐为”老年阅读行动方案》,推出的首个智慧化适老阅读场景试点,意在以身边的科技助力银发群体跨越“数字鸿沟”。步入图书馆,迎面而来的是智能导览机器人,它不仅能与老年读者进行趣味对话互动,还提供天气预报、馆内导航等贴心服务,让阅读之旅充满乐趣。在借阅区,一只装有书筐的智能机械狗是亮点,在志愿者的操控下,它会跟随老年读者运送图书,既让银发族轻松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,也增添了借阅的趣味性。休闲阅读区内,老年读者可以与AI象棋机器人展开一场智慧对决……
展开全文
在上海,阅读的内容、形式越来越多元,构筑起全民阅读引力场。创新传承江南文化,金山从海量文献中挖掘蕴含地域文旅标识、艺术性与可读性统一的竹枝词佳作,于昨天首发新书《金山竹枝词·风物与人文篇》,并同步发布书香研学线路,邀请人们“跟着竹枝词游金山”。“南湾拾贝”“中林缥帙”“北泾枕梦”,三条线路横贯金山南、中、北三个方向,将金山嘴渔村的渔家风情、张堰小镇的古巷流韵、枫泾水乡的墨痕韵味与竹枝词的文学意境巧妙融合,市民游客可沿着诗词脉络,在青砖黛瓦间追寻历史足迹,于潮起潮落中重拾文化乡愁,在诗与景的对话中实现旅游与阅读的深度融合。
“如何跟外星人打招呼”“李白懂外语吗”……九获“银河奖”的科幻作家江波和复旦大学教授邵毅平先后带来的两场趣味讲座,拉开了闵行区图书馆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序幕。从《科学画报》图说科技主题展到“旧书新知▪申城淘书乐”市集寻宝,从线装书制作到春日民俗之旅,贯穿古今、联结虚实的立体阅读矩阵,让书香沁人心脾。
“活化”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,世界读书日当晚,沉浸式展览《千年之约·梦华游》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七楼亮灯,带领读者进入一场跨越千年时空的文化漫游。展厅以反映宋代城市生活的《东京梦华录》为蓝本,以苏轼、李清照、黄庭坚、王希孟的诗词画境为场景构建意象,融合诗词、书画、插花、茶饮、香道、茶百戏等元素,重构虚实交织的“宋韵四雅”,营造体验式中华文化传承场域。
场景无界,书香浸润生活日常
“等公交的间隙听一段,原本无聊的碎片时间被阅读填满。”在宝山23路等车的吴女士感慨道。在融入多个生活化场景后,宝山区图书馆日前进一步拓展“有声图书馆”覆盖面,投放阅读服务至宝山10路、宝山23路、711等十余条公交线路的站台,市民游客在候车、散步间隙即可“随时扫码,想听就听”。“有声图书馆”含有近8000册图书,内容涵盖经典文学、畅销小说、少儿教育、文化艺术、人文科学、健康养生等多类型,近日还入驻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,精选老年读者感兴趣的书籍丰富银龄生活。
根据新鲜出炉的《2024年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读报告》,截至去年底,全市少年儿童活跃读者超过30万。其中,7至9岁年龄段读者人数连续3年占比最高,2岁以下读者占比上升速度较快。
如何以阅读助力孩子们更好地看世界?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升级馆外服务,日前以普陀区教育局为试点首次探索“馆校合作”一体化,推动优质资源直达校园,首批为13所幼儿园授牌“蜜宝书站”,邀请17所中小学、幼儿园参与“书香校园”沙龙。发挥辐射远郊带动作用,该馆还与上海市实验小学长兴分校开展深度合作,优化上海少儿阅读“全域”服务体系。
创新阅读场景,书香浸润城市肌理、融入日常生活。昨天,嘉定区图书馆联合上海保利大剧院,与环远香湖区域的混知书店、泰当代·湖畔艺术画廊、“车恋半岛”汽车文化主题馆等多家空间携手签约“远香阅读环伙伴计划”,未来将以空间共建、活动共办、品牌共育为抓手,共同打造远香阅读环,持续探索阅读的“跨界”和“破圈”。
沪上图书馆甚至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长三角乃至全国。金山区联合杨浦区,携手浙江省嘉兴市、平湖市,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等地的公共图书馆,昨天启动以“阅游诗词晒家山”为主题的经典碑帖与衍生诗词创意大赛,解锁地域文化的现代表达。
继走进云南红河州石屏古城之后,徐汇区的汇悦读灯塔书房将“登”上西藏高原——日喀则市萨迦县扯休乡第二小学灯塔书房将于5月落成。今天日喀则市萨迦县的50余名师生将应邀来到徐汇,在速写采风中感受艺术滨江,走进天文馆探索宇宙奥秘,参与徐家汇书院世界读书日的系列活动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