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嫡庶神教当工具人的唐思礼、皇甫炜、王畅,到底是怎么回事?
#历史开讲#
作者写在前面的话:
每当有什么豪门新闻时,网络上的嫡庶神教就会活跃一阵子,讨伐小三、踩踏二婚啥的,但最近某豪门庶女大婚,居然没看到有嫡庶神教在新闻底下蹦跶。
俺还有点稀奇,怎么前阵子口口声声说自家嫡子、嫡女绝不会娶庶女、嫁私生子的“嫡妻”们,咋不出来讨伐了?难不成都被豪门庶女金光闪闪的嫁妆给闪花眼了?
众所周知,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最重嫡庶的时代了,但在网络嫡庶神教们的叫嚣下,唐朝却成为新的嫡庶重灾区。
唐朝表示一脸懵逼:啥?我朝庶出皇帝一堆堆、还有一大串未婚中老青年(没娶妻不立皇后、都算未婚),你给我说我朝最重原配、最爱嫡子?我呸!俺没你那么嫡庶神教,少碰瓷儿劳资!
为什么唐朝成为嫡庶神教们的新宠呢?
唐思礼、皇甫炜、王畅三位工具人,要负起一定的责任,他仨经常被嫡庶神教们拎出来当例子,因为唐思礼有庶子但墓志上却写无嗣,皇甫炜有庶子却过继侄子承袭香火,王畅则是略过庶子把爵位传给侄子。
于是,在嫡庶神教们的笔下,这仨工具人就成了“并非个例”的“典型现象”,“
说明了部分贵族男子没有嫡子,宁可让侄子来继嗣也不愿让庶子继承香火,可见小妾生的儿子地位之低下,竟然连侄子都比不过
以及“
虽然这些例子并不代表所有的贵族都会无视庶子的继承权,但庶子的地位之低下,由此可见一斑
展开全文
那么,
不幸沦为嫡庶神教工具人的三位唐朝人“重嫡轻庶”的行为,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01,有庶子墓志上却写无嗣的唐思礼
唐思礼(820—871),字子敬,生前职务是银青光禄大夫、检校太子宾客、杭州长史兼监察御史、上柱国,本人史书无传,但和两任妻子均有墓志传世。
依据三方墓志,简单介绍下唐思礼一家的情况:
唐思礼卒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(871)六月七日,享年52岁,倒推就是生于元和十五年(820),不知道什么原因,
唐思礼结婚很晚,在大中十年(856)时,已经37岁的老男人唐思礼,迎娶才17岁的妙龄少女王太真(840-862)为妻。
要搞清楚,
古代男人未婚不代表身边没有婢妾,唐思礼亦然,就在他结婚当年,他身边的婢妾某人就有身孕,并在他夫妻婚后次年大中十一年(857),生下庶长子丑汉。
而婚后一周年都不孕的王太真,只能在佛前祈求神佛让她早生嫡子,但一直到咸通三年(862)才有孕,
在她有孕前一年,唐思礼的婢妾,又为他生下庶长女遂娘。
王太真是个很温柔善良的闺阁女,她对唐思礼的婢妾(或者也是庶子女的生母)很不错,“又有女奴,
每许侍余之栉,以已之珍玩之物,俾自选以宠与之
。其宽容柔顺恤下如此也”,对庶子女也很好,“
怜育二子,过于己出
咸通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夜,王太真分娩一个男孩,但很不幸,孩子生下来就夭折,
悲伤的王太真也去世,享年23岁。当时唐思礼43岁,庶长子丑汉6岁,庶长女遂娘2岁。
之后的某年,
抚育幼子女的中年鳏夫唐思礼,又迎娶比他小21岁的继室妻子俞夫人(841-870),为他教养子女打理家务
,“余以齿发中年,男女弱岁,幸承姻托,以冀偕老,奈何星律方周,而奄随万壑,追惟平昔,痛悼难处”,但俞夫人也不幸在咸通十一年(870)六月十五日早亡,享年30岁。
当时已经51岁的唐思礼,在王夫人亡故一年后就也去世,唐思礼死时,他的庶长子丑汉(即理谨)才15岁,“
长而未冠,幼而未*
。稚孤若此,视之发悲”。
以上就是唐家的基本情况,关于唐思礼的妻、子情况,唐的墓志如是写到:
娶王氏、俞氏,皆早亡。无嗣。有男子二人:曰理谨,道儿;女子三人:曰遂娘、阅师、杭娘;长而未冠,幼而未*。稚孤若此,视之发悲。(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》)
因为有“无嗣”那两个字,唐思礼墓志的这段内容,一直被嫡庶神教们津津乐道,视为唐朝庶子地位低下的重要证据,看看唐思礼多重视嫡庶!庶子在他眼里都不算儿子,所以他墓志写无嗣。
其实在早前儿就有人拿唐思礼墓志上的“无嗣”来杠我,当时我没看到唐墓志的原文,还以为唐思礼真就是那种典型的个例呢。
当看到墓志原文后,俺就疑惑了,
是不是墓志断句断错了?墓志原意思应该是指唐的两位夫人均早亡无嗣吧?可不是说唐思礼无嗣,“娶王氏、俞氏,皆早亡。无嗣”应该断成“娶王氏、俞氏,皆早亡无嗣”才更通顺吧?
基于这个想法,猴格就去扒拉扒拉唐朝墓志,看能不能找到相似的类型,还真扒出来:
在《前知桂阳监将仕郎侍御史内供奉李ギ夫人京兆金氏墓志铭》中,号称“贤妇”的金夫人也没孩子,“及归李氏,中外戚眷,咸号贤妇。
夫人无嗣
,抚训前夫人男三人,过人己子
她的墓志上,由她抚养的三位前夫人之子,也名列其上,“嗣子敬玄、次子敬、次子敬元,并哀毁形容,远侍灵衬,追号罔极”。
在另一则《陈讽墓志铭》中,志主陈讽没有儿子只能过继侄子,墓志就直接说:
公无嗣,有女一人
,适广王府司马、御史大夫、邵阳秦骥。公兄弟六人:长兄曰计···公早娶乐安任氏,即右龙武大将军傅礼之女,···先公永逝于世。
犹子承彦,年虽髫龀,
干惠难伦,行实由中,泣而启护”。
根据金夫人、陈府君两方墓志可以看出,
夫人无嗣就写在夫人之后,公本人无嗣的就写在公之后
,所以,
据此是不是可以推断唐思礼墓志原文的意思,其实是指两位夫人皆早亡无嗣?而不是指唐思礼无嗣呢?
当然,嫡庶神教也可以咬死就是唐思礼无嗣,他们高兴就好。
唐思礼的墓志是文林郎、前守池州青阳县尉赵远撰写的,他应该是唐思礼的朋友,
唐思礼的庶长子当时都15岁了,也没有嫡母在堂,谁会那么缺心眼在人家爹墓志上写无嗣啊?
再说了,
唐律也有明确规定庶子有继承权,赵远为啥要和律法去杠啊
?难道为了迎合千年后嫡庶神教们的意淫么?
02,有庶子却过继侄子的皇甫炜
皇甫炜(813-865),字重光,出自皇甫世家,同样史书无传,但夫妻有墓志传世,其家族也有很多成员墓志存留。
根据墓志介绍皇甫炜一家的情况:
皇甫炜生于元和八年(813),比唐思礼大七岁,两人算同时代的人。他在大中二年(848),35岁时科举及第,
并被主考官白敏中看上,白敏中就把适龄的庶长女大白氏许配给皇甫炜为妻。
大白氏在婚后六年病亡,大中七年(853)二月八日死于洛阳,她没有生育。老岳父白敏中很欣赏大女婿的能力,决定再续姻亲,
就在大中十年(856)二月二十五,把原配妻子生的才17岁的嫡长女小白氏(也是他当时唯一的闺女),嫁给已经44岁的庶女婿皇甫炜做继妻。
小白氏跟着前姐夫、现丈夫去陕地做官,此时,皇甫炜的庶长子皇甫令孙,以及三个庶女卯娘、多相、阿虫,很可能就在小白结婚的这一年前后出生,小白是进门就喜当妈。
第二年(857)八月,小白氏被弟弟白徵复接到荆门归宁,因为她爹移镇荆门了。当时小白才有身孕,在弟弟的陪同下来到荆门。
在陕地任期已满的皇甫炜,没等朝廷新差遣派下来,就拖儿带女于十二月十一日赶到荆门,陪小娇妻在娘家小住。
大中十二年(858)正月十日,小白氏生育嫡子,但儿子在生下来几天后就夭折了,悲伤的小白氏伤心欲绝。
尽管皇甫炜日夜看护,“昼夜视疾,日翼平愈,祷祠医药,知无不为”,小白氏仍于二月十三亡故
,享年19岁,唉,46岁的皇甫炜再次丧妻
这时候白敏中可是一个闺女都没有了,两次丧妻的皇甫炜也没有再娶妻,在咸通六年(865)十月二十二,亡于抚州任上,享年53岁。
以上是皇甫炜的情况,关于他的妻、子情况,墓志如是写到:
两娶太原白氏,并故中书令敏中之息女,皆兰质方春,而蕣华先谢,以犹子为嗣,曰合儿。有别出子一人,曰令孙。女子三人曰卯娘。曰多相。曰阿虫。咸在孩孺。未有知识。其姪凝以七年七月三十日泣奉。(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》)
因为皇甫炜墓志写他以“犹子为嗣”,就也被嫡庶神教津津乐道,视为唐朝庶子卑贱的证据,看看皇甫炜多重视嫡庶!宁愿过继侄子继承香火,也不承认庶子。
真是这样吗?当然不是!
嫡庶神教在引用皇甫炜墓志时,总是故意只引用前半部分、皇甫炜以侄子为嗣的记载,却对墓志后半部分说皇甫炜四个庶出子女“咸在孩孺、未有知识”、还没能力主丧的事实视而不见。
皇甫炜的庶子令孙,当时不会超过10岁,家里又没主母当家,皇甫炜只能过继年长的侄子充当丧主主持家务,同时也要在未来承担起抚养教育四个弟弟妹妹的责任。
其实,
像皇甫炜这种因儿子年幼立侄子承嗣的举措,在唐朝是比较普遍的。
据《段文绚墓志》记载,段文绚先娶何氏,生一儿一女后亡故,儿子也在弱冠之年早亡;继妻寇氏,生嫡子白泽后亡故;第三位妻子张氏,没来及生育,段文绚就死了。
段文绚死时,嫡子段白泽还不超过三岁,“襁褓未离,学语学步”,他只能给妻子张氏留下遗言,“以侄□遂前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承嗣。居丧轨范”。
还有《田章墓志》记载,田章一共有九个闺女五个儿子,但他亡故时,只有三个大女儿嫁人,剩下的六女五男,“馀稚女小男,年尚冲幼,未闲礼则,方俟嘱配”,也只能过继嗣子主丧,“嗣子绰,守官邛州大邑县尉”。
如果说田绰是田章亲子,墓志叙述就不会把他放在稚女小男、年尚冲幼之后,所以,猴格推测田绰也是过继子
(欢迎质疑这一条)
当然,如果不愿意过继嗣子的,也可以由亲属主丧,什么情况都有,比如:
据《裴行著墓志》记载,裴行著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,但裴行著亡故时,六个孩子“皆以小未识所归,良可悲也”!最后由侄女主丧,“幸亲侄女杜氏主办丧事,一无阙□”。
以及《赵石墓志》记载,赵石在亡故时两个儿子都年幼,只能让女婿主丧送终,“公生二男二女,长子坚,童年也,次子殷,幼岁也。早丧父母,哭无常声。长女适于天水董氏,佳婿哀情,送终以礼”。
还有《高可方墓志》记载,大宦官高力士的曾孙高可方
(不要问我大宦官为啥有子孙的问题)
,在亡故时,也因为两个儿子年幼,由弟弟主丧,“夫人焦氏,早丧,有一女,年未及笄。后娶王氏,生二子。长才小学,次则襁褓。女一人,尚在龆龀”。
所以说,认真翻阅墓志后就会发现,
被嫡庶神教当工具人的皇甫炜立侄子为嗣子主丧,并不是无视庶子,而是因为唯一的儿子年龄太小了,所以只能立嗣。
如果皇甫炜真如嫡庶神教意淫的那样看重嫡庶,不待见庶出的,他当初怎么可能会迎娶白敏中的庶长女为妻呢?
不应该昂着头对座师白敏中说:老师,我可是高贵的嫡子,你家卑贱的庶女是配不上我滴!
所以说,
歪歪娶了庶女为妻的皇甫炜会不待见庶子,这不是撤单吗?如果他立嗣主丧的行为是没把庶子当回事,那上面列举的例子里,有嫡子还立嗣子、由侄女、女婿、弟弟主丧的志主们,也都是不把嫡子当回事吗?
03,有庶子却让侄子袭爵的王畅
最后说王畅,王畅本人史书无传,也没有墓志传世,只知道他是盛唐时期的人物,他是怎么沦为嫡庶神教的工具人呢?
因为王畅是真的嫡庶神教,不知道啥原因,王畅越过庶子,让侄子承袭自己的爵位。所以,王畅就被嫡庶神教们奉为教宗,他可太给嫡庶神教争气了,宁愿把爵位传给侄子都不给庶子!
但是呢,这
个让嫡庶神教扬眉吐气的骚操作,是违法的!!!
也就是说,
王畅的行为触犯律法了,正是因为他死前废子立侄的行为,让他侄子沦为法制咖,最后还是由庶子袭爵。
这样的结果,自然是嫡庶神教们不能接受的,所以,她们在引用王畅事迹时,就故意无视结果,单单拿王畅让侄子袭爵的行为,给自己的歪理邪说——庶子地位低下、家业宁与侄子不与庶子——站台。
张鷟撰写的判词《羽林将军王畅薨无嫡子取侄男袭爵庶子告不合承》中,曾简单叙述案情:
就是王畅放弃庶子,“弃其庶子、收彼侄男”,把爵位让侄子承袭了,然后庶子不愿意,就告官了,
最后被朝廷纠正过来,判决王畅侄子属于诈袭,处以徒刑,由应该袭爵的庶子承袭爵位。
张鷟在判词中写的很清楚,“父昭子穆,千龄不易之仪;继祖承祧,万代相承之道;若骨肉无爽,鸤鸠之美克昌;血属不同,螟蛉之子何寄”,
没有嫡子,孽子、旁生也能光宗耀祖
枚皋孽子,不废光门;裴秀旁生,无妨贵族”,“侧男自须绍允,犹子不合承宗”
你没有嫡子就该庶子承祧,侄子不是你的直系骨肉血脉,是不应该承宗的,且律法有明文规定,有嫡立嫡,无嫡立庶,不能随便给非直系子孙之外的人承袭。
非子孙而诈承袭者从诈假官法,若无官荫,诈承他荫而得官者,徒三年。(《唐律疏议》)
王侄子就这样被叔伯王畅给坑了,因为诈袭被处以徒刑,原本想着是个大馅饼呢,谁知道馅饼里面带毒啊!
写到这里,俺有点怅然,原来,闹了半天,就不说唐思礼和皇甫炜,
最给嫡庶神教争气的工具人王畅,居然因为无视庶子,最终让亲侄子沦为法制咖啊!真是
让人啼笑皆非······
就是这样。
图片来自网络侵删。
参考资料: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》、《钦定四库全书·唐律疏义·卷二十五·唐·长孙无忌等·撰·诈伪(凡二十七条)·非正嫡诈承袭(问答一)》、《钦定全唐文·卷一百七十二·张鷟(一)》等等
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,以史为论,诉说个人见解,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。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、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