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谢您,老师!

Connor 抹茶交易平台 2025-09-10 1 0

“焦妈妈,我考上了!”2024年盛夏,陇东中学的走廊里,学生们举着录取通知书,眼含热泪。焦蜊钠摩挲着孩子们通知书上的校徽,嘴角扬起笑:“好孩子,你们以后要当更亮的灯。”

2010年,她接手的班级成绩不太理想。课桌歪歪扭扭,黑板擦得发白,孩子们低着头,眼神躲闪。焦蜊钠没说话,蹲下身,一张张整理课桌,又在黑板上写下:“从今天起,我们是一家人。”那天起,她的办公桌上多了个盒子,里面装着38份“私密成长档案”——瑛子的数学公式错题本、小杰的作文草稿……这些内容,也全部记在她心里。

2018年,焦蜊钠的父亲瘫痪在床。清晨5点,她陪学生早读;中午12点,医院病房里,她要照顾父亲吃饭;晚上10点,查完宿舍,她又匆匆赶回病床前。“爸,您别怪我。”她握着父亲的手,声音哽咽。父亲不能说话,却用手指在她手心画了个圈——那是“好”的意思。

刘静 把青春献给乡村教育一线

谢谢您,老师!

“我数学成绩提高了10分哩!”“老师让我在班上读作文啦!”……清晨的阳光刚爬上黄土坡,在环县木钵镇中心小学的一间教室里,七八个孩子举着试卷和本子,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,争着向校长刘静汇报自己的进步。刘静挨个摸着他们的脑袋,眼角全是笑意。

2009年,兰州姑娘刘静背着行囊走进环县耿湾乡中心小学。土夯的院墙外,寒风卷着沙粒往宿舍里钻,屋内火炉“噼啪”作响。“城里姑娘撑不住的。”老教师们私下议论。刘静却咬着牙学着吊井水、生火炉,皮肤晒得黑里透红,连方言都带着乡音:“咱得先变成‘农村娃’,才能教好娃!”

2014年刘静转岗到环县木钵镇高寨幼儿园时,园里只有19个混龄孩子和1名老教师。看着3岁和6岁的孩子挤在一间教室,刘静蹲在泥地上画了整夜的“大带小”活动图。“姐姐,这个积木怎么搭?”小班的娃娃拽着大班姐姐的衣角,刘静趁机引导:“你俩一起搭,搭好了老师拍照发群里。”4年间,学校孩子增至74人,园所升为庆阳市标准化二类园。

2022年重回小学课堂,刘静在教案本上写下一句话:“教育是种树,更是传火。”当年她教的学生李彩霞,如今也站上了讲台。“刘老师,我也当教师了!”李彩霞的话让刘静红了眼眶。

“我愿把青春唱成歌,一句唱给黄土坡,一句唱给孩子们。”这是刘静写在笔记本上的话。16年青春化作黄土坡上的花,孩子的笑脸是花瓣,教育的传承是根系,而刘静,就是那个哼着歌浇水的园丁。

展开全文

冯阳阳 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天

谢谢您,老师!

在庆阳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教室里,老师冯阳阳正弯腰帮学生小宇系好松开的鞋带,轻声鼓励道:“小宇真棒,自己试着再系一次,老师相信你。”这温馨的一幕,是冯阳阳日常工作的缩影。

自2023年12月踏入这所学校,冯阳阳便将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爱心倾注在了这些特殊孩子身上。作为班主任,她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成长档案,记录下他们的点滴进步。分层教学、个别化辅导,她像一位细心的园丁,耐心培育着每一朵“不一样的花”。

“今天我们来玩‘超市购物’的游戏,大家要用动作告诉我你想买什么。”在生活适应课上,冯阳阳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,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沟通与合作。小杰兴奋地比划着,成功“购买”到心仪的玩具后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这样的课堂,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,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。

冯阳阳勇于探索,将康复训练巧妙融入学科教学,形成了独特的“教康融合”模式。她积极参加各类教研培训,不断提升专业素养,多次承担公开课任务,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。在“书香校园”建设中,她以身作则,带领孩子们阅读绘本,享受阅读乐趣。

“冯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,总是那么有耐心、那么温暖。”学生们表达着对冯阳阳的感激之情。冯阳阳用她的专业与爱心,点亮了特殊儿童的心灵之光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特教教师的使命与担当,成为同事眼中的榜样,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。

南安详 校园里的“暖心地图”

谢谢您,老师!

清晨六点,宁县二中的宿舍楼刚泛起灯光,地理老师南安详就已抱着教案出现在走廊,他脚步轻缓,逐个敲开房门……

这样的场景,学生们早已习惯。19年来,南安详的“巡班路线”从宿舍到教室,从餐厅到操场,像一张无形的网,兜住了每个孩子的需求。

“老师,这道等高线题我还是不懂。”午休时,学生们抱着地理试卷钻进办公室。南安详摘下眼镜,从抽屉里摸出个矿泉水瓶:“看,这是‘太平洋’,我们用瓶盖当岛屿……”他手指轻转,水流在瓶身划出弧线,学生们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:“原来洋流是这样形成的!”

课间走廊上,他叫住沉默寡言的学生,一句“最近睡得踏实吗?”打开孩子的心扉;下午餐厅中,他以“老师买多了”为由,邀请经济困难的学生共享晚餐,在谈笑中传递关怀;晚间宿舍楼,他逐一检查就寝情况,叮嘱学生早点休息、少吃泡面。

南安详总是穿着一身休闲装,看起来阳光帅气、文质彬彬,就像一张行走的“暖心地图”——办公室、走廊、餐厅、宿舍,处处都是他与学生谈心的“站点”。

“看着孩子们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,就是我最大的幸福。”南安详指着教室墙上的世界地图说。19年过去,那幅地图已被无数手指摸得发亮,就像他走过的每一段路,温暖而坚定。

张小芳 匠心绘就“童梦园”

谢谢您,老师!

华池县城关幼儿园在建时,作为园长的张小芳将办公桌搬进了工地板房。300多个日夜,她与钢筋水泥为伴,从图纸上的线条到拔地而起的楼宇,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她的心血。活动室墙面转角处,她坚持要求打磨成圆润弧形,“孩子们跑跳时,磕碰不会疼”;洗手台前,她拉着教师们反复测试高度,“得让小班孩子够得着,大班用着也不局促”……施工方笑她“太较真”,她却认真回应:“教育无小事,孩子们的感受就是标准。”

2023年8月,占地4420平方米的现代化幼儿园落成,张小芳站在园门口,望着孩子们蹦跳着跑进教室,眼眶微微泛红。但挑战并未结束——如何让这座新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?她带着5名骨干教师,白天研讨课程,晚上修改制度,连教具都亲自挑选。“张园长,这个积木柜放这儿行吗?”教师江丹举着设计图问。张小芳接过图纸,仔细端详:“再往南移半米,阳光能照进来,孩子们玩着更暖和。”

面对家长的疑虑,她敞开园门举办开放日,带着家长参观厨房、活动室等,讲解安全措施。“把孩子交给张园长,我们放心!”一位家长的话,道出了众人的心声。如今,城关幼儿园已从新建园跃升为市级示范园,承办全市学前教育现场会,接待观摩团40余次。张小芳依然脚步匆匆,她说:“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,我要让这里的每个孩子都向阳成长。”

谢谢您,老师!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