触目惊心!酒店偷拍黑色产业链令人不寒而栗
摄像头偷拍已形成“生产、销售、安装、盗摄、交易”的黑色产业链。
文 | 阿晖
当你外出旅游度假或者出差公干,住进民宿或者酒店,在房间隐匿的角落里,可能正有一个甚至多个针孔摄像头,宛如潜藏在黑暗中的幽灵之眸,将你的一举一动拍摄下来,成为了偷拍者非法盈利的素材。
这种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的龌龊行径,已经不是偶发的个案,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地爆出酒店、民宿偷拍事件。很多人都想不到,围绕着摄像头的销售、安装、偷拍、视频的售卖分发等一系列环节,竟然已经形成了一条酒店偷拍黑色产业链。
11月19日和20日,新京报连发两篇关于酒店偷拍黑产的调查报道,引发了众多媒体与网友的广泛关注。该报记者调查发现,摄像头偷拍已形成“生产、销售、安装、盗摄、交易”的黑色产业链,各个环节乱象频发,一些人更以此牟取非法利益。报道中所揭露的偷拍黑产内幕,实在是触目惊心,令人不寒而栗。
新京报相关报道的微博截图
展开全文
偷拍摄像头可以随便买
据新京报的报道,在一些电商平台、社交软件上搜索“针孔摄像头”“偷拍”等词条,会被直接屏蔽。然而搜索其他更隐晦的关键词,如“胶囊”“真空无线摄像头”“取证神器”“微型探头”“针尖”等,仍会跳转出相关产品的链接。因此,作为酒店偷拍黑产链条的源头,获取一台微型摄像头并非难事。一款模组摄像头的直径不到2毫米,整个镜头部分还不到指甲盖大小。这些摄像头都可以通过后台的App进行操控并进行观看。
电商平台上与“胶囊摄像头”相关的搜索页面。
在某加密社交软件上,新京报记者进入一个名为“针孔摄像头微型摄像头迷你摄像头”的群后发现,有大量关于针孔摄像头的售卖信息。商家售卖的偷拍设备多达26种,绝大多数是含有针孔摄像头的成品,例如“香薰”“水杯”“剃须刀”“车钥匙”“吊灯”等,价格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。
连接上某手机应用软件后,镜头拍摄的画面被实时传输到手机上。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摄
报道称,浙江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曾表示,在市面上销售的三四百元的针孔摄像头,其实成本不过百元,而且在黑市上销路非常好。这样的高额回报,吸引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来“捞金”。此外,针孔摄像头制作并不复杂,技术含量也不高,公安机关收缴的大量针孔摄像头,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来源于手工作坊,这样的低门槛为不法分子“入行”提供了可能。同时,在具体的销售方式上,不法分子采取了“挂羊头卖狗肉”或者把针孔摄像头的主要部件和伪造部件分开销售,以躲避监管。
偷拍视频被明码标价卖
更令人吃惊的是,据新京报的报道,在一些平台、社交软件里,每天都会发布摄像头安装工的招募;摄像头被“种”进酒店、民宿的客房后,又以“直播台”的名义被打包出售。一名卖家甚至猖獗地称:“只要我不被抓,永远都可以看。”
在某加密社交软件的群里,摄像头直播台被冠以“情趣酒店”“入住率高”等各类标签,明码标价售卖。每个“台”对应一个酒店房间内的摄像头。卖家一般将4至8个直播台打包成组出售,平均每个台的价格百余元。一次性购买的“台”越多,价格越便宜。
一款社交软件中有人售卖酒店偷拍的录制视频,称已更新2000余部。群主以此收费牟利,进群需缴纳数百元的费用。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摄
在摄像头偷拍黑色产业链中,受利益驱使加入“下线代理”的人迅速扩张,已成为偷拍视频“滚雪球式”快速传播的重要一环。这种高回报吸引了许多非法从业者参与。一名安装代理自称手下的二级代理每安装一台摄像头,能拿到1.8万元佣金。二级代理再找人代安装,会支付1.2万元佣金。逐层递减,每级代理既自己安装挣佣金,也招代理挣差价。
一个招募安装工的群内,群主定期更新安装视频,标明安装地点、房间内具体位置和佣金数额。手机截屏
酒店偷拍直播可通过一款名为“TP-LINK物联”的合规App观看, 一个主账号可以将观看权限分享给几十人。多位卖“台”者也提到,摄像头分享的人数越多,收益越大,传播范围也越广。
铲除“毒瘤”需协同发力
据新京报报道,2018年以前,酒店等公共场所偷拍的情况比较多。2018年、2019年,公安机关多次对偷拍产业的整个链条进行打击,这一现象得到有效遏制。今年以来,海南、石家庄等多地曝出偷拍事件,这一违法行为可能有抬头的趋势。
酒店偷拍现象的猖獗,绝非仅仅牵涉个人的荣辱和隐私权的得失,而是对整个社会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的恶意冒犯。非法生产、销售、使用针孔摄像头,以及将偷拍视频售卖牟利,是不折不扣的犯罪行为。
此等恶行若不铲除,公众的安全感必将烟消云散,严重损害消费者对住宿环境的信心。现在许多人开始怀疑酒店的安全性,甚至选择不住酒店而是户外露营或使用一次性物品。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住宿体验,也可能对酒店行业产生负面影响。
为了应对这一问题,专家建议消费者入住酒店时应提高警惕,可以通过查看可疑位置、使用手机检测摄像头等各类检测手段自查,为自身的隐私筑牢坚固防线。酒店方也应当承担起主体职责,完善安保流程,定期仔细排查。
但我们更希望执法部门、经营场所、网络平台等多方共同行动,从法治、技术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,齐心协力形成围歼之势。只有强化监管机制,加重惩处力度,对“摄像头偷拍”零容忍,令违法者承受沉重代价,才可能彻底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,铲除这颗“毒瘤”,守护公众的安全感。
本文素材资料及配图,均来源于新京报微博账号
评论